临近春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奔赴多个县城、乡村,深入一线采访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产品企业,探寻他们是如何利用好当地独特资源,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带领百姓增收。宜城努力念好“蔬菜经”,100吨娃娃菜卖往韩国;房县黄酒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三季皆可采茶,收入“一变三”;年仅24岁的陶武海,通过规模化养殖肉兔,事业“兔”飞猛进。
1月23日,一箱箱房县黄酒装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宽宏 摄)
1月23日,农历腊月廿四,南方小年。位于房县城关镇晓阳村的永安物流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景象,院子里堆满了等待发货的黄酒。只见叉车来回穿梭,把一箱箱黄酒送上大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今天发送两车黄酒,一共12吨。”公司负责人饶传刚笑着说。谈话间,不时有装载黄酒的车辆从乡镇网点拉货回来。
饶传刚介绍,农历九月以来,房县黄酒逐渐进入销售旺季,公司也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每天从乡镇各网点和酿酒户运来的黄酒有10余吨。公司员工白天忙着揽件、装车,晚上加班封装,一直会持续到腊月底。
房县是“中国黄酒之乡”,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采取政策支持、科研攻关、营销推广和市场主体培育等举措,大力发展黄酒产业。目前,全县有黄酒生产企业17家,标准化黄酒酿造作坊276家,民间酿酒户1万余户,年产黄酒10万吨,黄酒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
随着黄酒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快递物流需求逐年增多,该县启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打通黄酒进城“最初一公里”。目前,全县建成1个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20个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281个村级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达100%,形成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助力房县黄酒“架云出山”。
“现在邮寄黄酒很方便,当天邮寄,当天就能发货,手机上还能随时查看物流动态。”在圆通快递房县城区南街网点,城关镇三海村酿酒大户邓平送来50斤黄酒,分别发往山东、陕西和武汉等地。
“腊月是黄酒销售的旺季,平均每天可以卖60多斤。”邓平介绍,去年他做了1.2万斤黄酒,有一半是通过快递销往外地,现在家里仅剩1000多斤黄酒。今年他准备扩大酿酒产能,丰富产品种类,争取将产量提高至2万斤。
房县交通物流发展中心负责人孙华彦介绍,腊月期间,全县各物流快递企业日均发送黄酒40余吨。
一月二十三日,六十五岁的王集镇菜农章宜群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湖北日报通讯员 邬玲玲 摄)
分拣、称重、打包、装车……1月23日,一辆满载20吨娃娃菜的货车,从宜城市王集镇的宜城市洪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诚公司”)仓库驶向山东省青岛港,预计1月27日出现在韩国超市。
工人章正华一边手脚麻利地打包娃娃菜,一边说:“自家地里的菜早卖完了,来这里打工20多天,每天能挣200多元。”
春节临近,洪诚公司总经理章洪林手机响个不停,订单源源不断。“上个月通过电商贸易平台,公司与韩国客商签订了100吨的娃娃菜供销合同,今天全部发完。”此次出口的娃娃菜品种为“民田5号、6号、8号”,是王集镇近年来引进改良的新品种,水分含量低,口感甜嫩,深受消费者喜欢。
近年来,王集镇将娃娃菜品种改良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组织种植大户多次前往河南鹿邑、咸宁嘉鱼等地考察学习,与湖北省蔬菜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发改良新品种20多个,拿出20多万元鼓励种植户推广优良新品种。截至目前,娃娃菜种植面积达38000多亩,不仅俏销黑龙江、广东等国内20多个省市,还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村民杨建兵是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通过更换品种、提高种植技术等方式,实现增产又增收。“我去年种了50多亩娃娃菜,目前已全部出口,相比在国内销售,每亩增收200多元。”他说。
近年来,宜城市王集镇努力念好“蔬菜经”,在坚持标准化生产、扩大种植规模、打通销售渠道的同时,还建设智能温控大棚、真空预冷设备,修建冷藏库3000多平方米,新增贮藏能力2000多吨,推动蔬菜全产业链迅速发展。
“目前全镇拥有现代化农业企业5家、家庭农场近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近80家,年产值2亿元,3万余人从事蔬菜全产业链相关工作。”王集镇副镇长龙新明说。
1月23日,农历小年,气温骤降。在钟祥市旧口镇农兴村,省农科院经作所博士、研究员袁伟玲正蹲守田间,查看越冬萝卜保温防寒情况。
这是2016年省农科院在旧口镇设立博士工作站以来,袁伟玲博士团队扎根萝卜田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通过团队不遗余力的创新推动,旧口镇逐步发展成国内最大萝卜机械化种植基地,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成长为国内第二大农民合作社。
袁伟玲与旧口镇萝卜结缘于2014年。彼时,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没几年。袁伟玲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种植的萝卜不耐寒、易抽薹、不耐裂;萝卜种植环节复杂、用工量大、经济效益低;化肥农药盲目使用,影响萝卜品质和生态环境。
“几百亩萝卜都抽薹开花,导致产量低、口感差、损失大。”“人工种植费时又费种,用工高峰还很难请到人。”回想当年,合作社负责人、省人大代表熊绪兴仍心有余悸。
2014年,袁伟玲博士团队与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展合作。2016年,博士工作站正式落地旧口镇,团队成员们一头扎进田间地头,蹲点调研解决“萝卜难题”。
本地萝卜品种不够好,袁伟玲团队从国内外搜集30多个品种,小规模试种。是否易根裂、是否易抽薹,每个品种都反复数年试种观察,最终筛选出白宫宝罗、美晶101、玉山白雪等4个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其间,旧口镇的萝卜遭遇大面积线虫虫害,情况紧急。袁伟玲博士团队迅速“住”进基地。他们在田里一蹲就是好几个钟头,通过施用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成功将土壤里的线%,大幅降低了种植户的损失。
机械化程度低,熊绪兴摸索研发出气吸式萝卜播种机,在博士团队指导下反复改进,逐渐实现翻地、起垄、播种、覆膜一次完成。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播种太深,种子不出苗;播种太浅美高梅官网,种子又被鸟吃;株距行距不当,又会影响产量。袁伟玲团队试验一年多,终于探索出适宜旧口镇机械化播种的技术规范,播种深度精确到厘米以下。
针对亟待解决的萝卜种植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状况,袁伟玲又带领团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无人机飞防作业。
在系列技术规程基础上,团队编制了萝卜机械直播、轻简化种植、富硒有机萝卜种植等标准,其中多项标准后来成为湖北省地方标准。2019年,萝卜绿色轻简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用工量大幅减少,化肥减施21.20%,农药减施23.45%,同时,萝卜的品质和产量也大幅提升。”熊绪兴逢人便夸萝卜博士工作站。
一路艰辛,收获成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萝卜轻简化种植,袁伟玲成为课题负责人,并竞选上湖北省第四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品质蔬菜”研发首席。她表示,经在全国多地调研确认,旧口镇是目前国内最大萝卜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
有了博士工作站的创新支持,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成员由6人发展到1356人,年营业额近3亿元,固定资产达1.5亿元,累计申报专利22项。2024年底,在农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评选中,该合作社位居第二。
在合作社辐射带动下,钟祥、沙洋等地两季萝卜机械化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旧口镇两季萝卜种植达12万亩,催生8个种植专业村和1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23年,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萝卜示范基地。
依据示范技术标准,近年来,我省在枝江、天门、汉南等地陆续推广机械化种植萝卜100万亩。
1月23日中午,仙桃市陈场镇金岭村骄阳兔业合作社,24岁的陶武海穿着深蓝色防护衣、戴着塑料手套,推着饲料小车走进兔舍。
兔舍屋顶采用拱形设计,室内空气清新。兔笼呈“回”字形排列,巴掌大的兔宝宝住保温箱,通体雪白的种兔住“三层楼”。
听见动静,种兔竖起耳朵,红宝石般的眼睛盯着人来的方向。“开饭啦!”陶武海娴熟地为种兔添完饲料后,又细致地检查起兔宝宝。“它们都是我的兵,得好生伺候着。”他年轻的脸庞透着兴奋。
2021年,陶武海从仙桃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到浙江从事机床加工生产。2023年,他回到老家自主创业,希望闯出点名堂。
彼时,金岭村的肉兔养殖已成规模,同村人李首普创办的骄阳兔业合作社产值超过3000万元。
“我想拜您为师,学习养兔。”陶武海找到李首普,鼓足勇气开口。“你吃得了养殖的苦吗?年轻人甘心留在农村?”一开始,李首普并不看好陶武海,不过也没拒绝,留下一句话,“那就跟着干,试试看吧。”
此后,陶武海每天吃住在养殖基地,黏着师傅学,跟着师傅干。没想到,刚到基地不久,他就捅了个大娄子。一次,陶武海拌错饲料,又忘记打开水龙头,导致一批种兔险些流产。
遭到师傅严厉批评的陶武海并没有灰心,而是虚心认错、潜心钻研。一年后,他顺利出师,决定单干。
陶武海说服父母贷款30万元,接手合作社一栋近千平方米的兔舍,以每只100元的价格买来800只种兔,自己当起“兔司令”。在外打工的父母也主动回来给儿子打下手。“首批3000多只肉兔已出栏,卖了15万元。”初尝创业甜头的陶武海,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创业不能单打独斗,要跟大家抱团一起干!”在他的提议下,新年伊始,骄阳兔业合作社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宰杀、包装、深加工生产线,美高梅官网并研发出手撕兔肉、风干兔、腊兔等产品,打造肉兔养殖、屠宰、加工、兔毛兔皮综合利用等全产业链,美高梅官网带领当地村民一起养兔致富。
1月24日,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时,59岁的村民蒋玉英远远抬手和她打招呼。
新城镇是开国大将徐海东的家乡。20世纪50年代,徐海东和夫人周东屏从安徽六安引进40万株茶苗到大悟种植。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大悟县茶园面积达30万亩,与茶叶相关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
蒋玉英年轻时曾在新城镇承包了10余亩茶园,但当地只采一季春茶制作绿茶,夏、秋茶因不适宜做绿茶,基本被弃采。由于茶园收入不高,蒋玉英决定外出务工。
2023年,梁云英前往安徽金寨、霍山和河南信阳的茶叶产地学习取经。安徽农业大学专家告诉她,夏、秋茶可以通过技术和半发酵创新工艺,加工成黄茶,实现夏、秋茶综合利用。
专家的建议和技术支持,让梁云英心里有了底。经测算,在不增加茶园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工黄茶可使每亩茶园增收2000元至4000元,让过去无人采摘的“粗枝大叶”变成茶农增收致富的“金枝玉叶”。
2023年全国两会结束后,梁云英在北京联系上在外经商的大悟人王仕栋,同年4月,王仕栋返乡成立湖北红绿黄茶业有限公司。
“退休回村后,我和几个姐妹靠打麻将消遣,时间久了还容易引发矛盾。”蒋玉英说,村里引进湖北红绿黄茶业有限公司后,她和3名牌友下牌桌、进茶厂,实现家门口“再就业”。
村民杨云青算了一笔账,去年春季,卖了1000多斤茶鲜叶;卖给茶叶公司的夏、秋季鲜叶,制成了100多斤黄茶;平时在公司茶园基地锄锄草,一天能挣90元钱……
2024年4月至11月,湖北红绿黄茶业有限公司向茶农收购鲜叶21万余斤,支付茶鲜叶款超200万元,收购均价10元/斤,辐射周边8个乡镇,惠及茶农2200余人。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客服热线:400-123-4567
公司传真:+86-123-4567
客服 QQ:1234567890
办公邮箱:admin@58yangchi.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02-2024 美高梅官网正网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美高梅官网正网公众号
扫描进入美高梅小程序